日韩大陆av,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国语,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范冰冰,国产成人AV免观看

投資下降難撼中日“經熱”大局
[ 2008-09-04 10:58 ]

投資下滑并不意味中日經貿關系變冷,而且隨著雙邊政治關系的回暖,還將得到恢復

中國日報網環(huán)球在線消息:改革開放以來,日本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外資來源地,日本對華投資在中日經濟關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但據日本共同社2日報道,日本貿易振興會北京辦事處近期發(fā)表報告說,2006年日本在華投資額與2005年相比下降了29.6%。出現如此大的降幅,是否意味著中日“經熱”局面正在轉冷?筆者以為,這種擔心大可不必。

如何看待統(tǒng)計數字的下降

首先我們要客觀分析數字下降的原因。

第一,連續(xù)三年高速增長后的暫時性間歇。長期的高速增長后必然要出現一定的調整。此種現象以前也曾出現過,例如,2001年的增長高達49.1%,第二年則轉為3.6%的負增長。

第二,近年來對特定領域集中投資過猛的反應。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的行業(yè)主要集中于電器設備和運輸機械領域,這兩個行業(yè)約占50%以上。特別是近年來日本對我國運輸機械行業(yè)投資,從2002年的200多億日元激增到2004年的1800多億日元,而2006年該行業(yè)新項目投資明顯減少,直接導致了日本對華投資的大幅度下降。一般來說,對特定行業(yè)進行一輪大規(guī)模投資后,總要有一個消化和調整過程。

第三,中國國內投資環(huán)境發(fā)生變化,開始有選擇地引資。同時,中國投資環(huán)境也出現一些影響引資擴大的因素,中國吸收外資總體出現一個暫緩階段。要看到,2006年不僅日本對華投資大幅度下降,韓國對華投資也下降24.6%。

第四、日本企業(yè)出于分散投資風險的考慮,相對擴大對印度、東盟地區(qū)的投資。主要由于2003年春季中國出現“非典”以及2005年4月發(fā)生“涉日游行”等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,而日本政府又借題發(fā)揮,有意識地誘導民間企業(yè)減少和慎重向中國投資。

對華投資利好因素居多

日本對華投資雖然大幅度下降,但仍屬正常范圍。因為與貿易相比投資更容易出現大起大落,倘若增加或減少若干個大項目就可能引起很大波動。事實上,2006年日本對華投資金額為46億美元,在我國引資國別中仍居第一位,總排序也僅次于香港地區(qū)和維爾京群島居第三位。

而且,2006年的日本對華投資還出現了新亮點,那就是金融、證券和保險業(yè)的投資大幅度增加。例如,三菱東京UFJ銀行于6月向中國銀行股份公司注資1.8億美元;大和證券SMBC于6月宣布以26.2億日元接受上海廣電集團(SVA)和NEC的合資公司增資的部分股票。其他商業(yè)及服務業(yè)的投資也大幅增加。非制造業(yè)投資的增加標志著日本對華投資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。

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,企業(yè)的對外投資多元化是必然趨勢。今后日本在繼續(xù)向中國投資的同時,為了分散風險,還會繼續(xù)增加對印度、越南以及其他地區(qū)的投資,但在近中期,甚至中長期,以中國為中心的大趨勢不會變化。其原因在于日資企業(yè)對華投資時間比較長,而且已投入了相當大的資本,在生產方面雙方已建立起了緊密的配套關系。而對印度、越南等國的投資活動還處于初期階段,很多問題尚未發(fā)現,而且從市場容量、深度上也無法與我國相比,短期內不可能取代中國的地位。

還要看到,中日政治關系回暖后,經貿合作已出現了良好的勢頭:2007年1~2月,中日貿易額達335億美元,同比增幅高達22%;日本對華投資達7億多美元,同比增長高達16%。最近許多日本大企業(yè)確定向中國投資的大項目明顯增加。例如,三洋電機、伊藤忠商事、住友商社、三菱化學、佐川急便等10余家大企業(yè)都確定了2007年對華投資的大項目。(張季風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)

(來源:國際先驅導報 編輯:肖亭)


 

   今日選萃
 
| 關于中國日報網站 | 關于環(huán)球在線 | 發(fā)布廣告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網站導航 | 工作機會 |
版權保護:本網站登載的內容(包括文字、圖片、多媒體資訊等)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,
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(xié)議授權,禁止轉載使用。